伴随N型时代的全面来临,各企业在实现降本增效上的考量将持续深入,在提高转换效率上的竞争也将更为激烈。
十年后,尽管欧洲花了很大力气限制中国光伏企业,但依然挡不住中国光伏崛起的趋势。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组件,也是整个光伏产业链中最热闹的环节。
不过,从现实的情况看,这种想法未免有一些一厢情愿。综合比较下来,由于TOPCon电池可以沿用传统的P型电池生产线,且转换效率和工艺难度相对适中,因此成为当下光伏电池的主流路线。结语周期轮回,是光伏行业的宿命。其次,是外部环境绞杀。因此,想要在这个赛道里找到好的标的不容易,若追求稳妥,最好等到周期底部的信号来临。
从光伏产业链的特点来看,赛道确定性高,技术相对成熟,加上有钱就能干,这三个要素共同作用,导致整个光伏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面临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危机。这种大逃杀还有一个背景,那就是企业对一体化能力的追逐。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王秋文认为,由于目前尺寸繁杂,以硅片端为例,从热场、基架,到下游的切片、到电池网板,到组件的玻璃、背板,都深受其害。
尤为关键的是,尺寸之乱所带来的弊病有时候颇为隐蔽。在此背景下,光伏产业的一举一动不仅会影响光伏产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还会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带来影响。天合光能的210R系列产品由此横空出世。据了解,40HC集装箱的长、宽、高分别为12000mm、2350mm、2580mm,而一托210R组件(含托盘)包装的长、宽、高分别是2396mm,1125mm,1259mm。
但在组件长度上,182阵营的厂商之间也出现分歧,出现了2256mm、2278mm、2333mm、2335mm、2465mm等多个尺寸。01 寻找最优解尺寸乱局之所以引起行业各界的高度重视,或许与光伏行业目前在国家战略中所处的地位,以及这个新兴产业所处的新的发展阶段有关。
身处激烈市场竞争漩涡中的企业必然会面临标准化还是多元化的选择。该公司一年前就创先推出基于210R矩形硅片电池技术的组件。2022年4月15日,当天合光能推出新的组件产品时,这家老牌光伏巨头或许也未曾料想,这款新品将引领光伏产业迈向新的征程。在4月11日的研讨会上,与会龙头企业对于尺寸标准化趋势达成广泛认识,但对于何种尺寸是标准尺寸并未达成一致。
在标准化机构和制造企业的共同推动下,182mm和210mm方形硅片对应的组件外观尺寸逐渐统一。张映斌介绍,尺寸不统一亦深深困扰电池厂商,它们往往要准备5种规格不同尺寸的网板、玻璃、边框、型材等物料。天津环欧国际硅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凯说。不过,哪个尺寸才是矩形硅片的最优解?组件龙头天合光能或许是寻找上述答案的排头兵。
02 尺寸乱局上述研讨会的召开背后折射出光伏行业当前光伏产品尺寸不一,颇为混乱的现状。而在包装运输方案中,天合光能针对常用的40HC(高柜)集装箱进行组件尺寸设计,由此得出了210R组件尺寸的最优解。
目前,从主要制造企业,到设计机构、辅材设备供应商,再到终端电站运营商,产业链上几乎所有企业都对统一标准形成共识。与过往不同的是,这个正迸发出强劲活力的新兴产业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成为全球碳中和蓝图中最为重要的一块拼图。
这意味着,同一个主体公司的光伏电站项目,甚至同一个项目中,混装成为普遍现象。比如我们选择某一个组件尺寸,因业主招标或其他因素采用不同尺寸,可研的布置方案,包括支架的方案设计,后期电缆、电气设备的配置,都要产生变化,导致整个设计工作的延续性非常差。有代表提出,要从客户价值出发,落实尺寸标准体系建设。而对以五大四小为代表的央国企运营商来说,它们所操盘的光伏电站项目多、体量大,由于施工周期紧张,不同项目往往招标不同厂商的组件产品,甚至于同一项目亦采购多家组件厂的组件产品。不过,光伏市场依然充斥着不同尺寸的产品,由182毫米、183.75毫米、186毫米、192毫米、210毫米等多种尺寸的电池片所派生出来的组件产品更是令人眼花缭乱。第三个阶段是到2019年,中环基于在半导体行业60年的积淀,推出了210尺寸产品,天合光能推出210尺寸600W+产品引领行业进入6.0时代。
而对于下游企业,为了适配不同尺寸的组件电气、载荷性能参数,支架、逆变器厂商要匹配及研发不同产品。这或许会成为当前光伏产品尺寸的最优解。
由于矩形硅片在提高效率上的独特优势,继天合光能之后,包括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在内的其它组件龙头先后杀入到矩形硅片领域。但在产品尺寸上,各大厂商却又有着自己的标准。
作为检测机构,它们需要采购并升级检测设备,但当市场上出现新尺寸产品时,则意味着其检测设备可能因为达不到检测要求而落伍,导致不必要的浪费。通过硅片尺寸的增大和功率的提升,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大幅下降。
此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也很快分化为182阵营和210阵营。平价上网的到来倒逼光伏产业加速降本增效。与传统组件包装相比,210R-580W组件可提高装载量5.4%,相对应的BOS成本可以节省2-3分钱。倘若全行业企业库存1000亿元,月均200亿元,5种尺寸的物料准备按照5%的减值计算,月度减值费用就高达10亿元。
2022年12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T/CPIA 0003-2022《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外形尺寸及安装孔技术要求》,进一步规范了组件外形尺寸、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这对上游硅片生产企业、下游组件制造商,包括设计院、电站运营商都带来较大困扰。
新政中暂停普通地面电站指标发放、分布式光伏规模受限、调低上网电价等严苛内容彻底改变了光伏行业的命运。而从微观层面来看,尺寸混乱的弊病牵一发而动全身,除了造成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原材料环节制造成本上升,还会大大增加终端电站设计成本和供货风险。
光伏产业近年来的尺寸乱局源于2017-2018年。作为光伏电站项目的关键环节,光伏产品尺寸混乱也让设计单位困扰不已。
尽管531新政曾将光伏产业打入谷底,却加速了去补贴化的进程。这意味着,与汽车、造船等传统制造产业一样,光伏当前正走在十字路口。自去年开始,部分光伏头部制造企业推出矩形硅片以来,从硅片到电池片,再到组件,光伏产品的尺寸再度陷入乱战,使得原本已趋于一致的组件尺寸生态又一次面临挑战。此外,该公司还对外公布了支架适配方案和包装运输方案。
如今,在矩形硅片出世后,光伏产品尺寸的乱局似乎愈演愈烈,不同厂商都有着自己的标准尺寸。张映斌透露,为了评测210R组件的各项指标,天合光能与多家硅片供应商进行了沟通,但由于担心矩形硅片不会成为主流产品,因而硅片厂商顾虑颇多。
据天合光能透露,2384*1134mm(含上一代2384*1096mm)尺寸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已达到30GW,预计到今年第四季度,出货量将达到50GW。该公司销售总监王秋文坦言,经过严密测算和充分调研,验证了210R这款产品后续的生存能力。
不久前,中国组件厂商TOP10中的7家同框出席了一场研讨会,同时与会的还有来自产业链相关产业的其它8家企业。作为矩形硅片的先行者,天合光能在探寻尺寸最优解上走在前列,并为此付出了不菲的人力、物力和财力。